来源:小编 更新:2024-12-20 04:03:46
用手机看
亨利·毕绍普(Heber R. Bishop),一位出生于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富商,他的名字在中国玉器收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段个人收藏的传奇,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。
1878年,一个纽约人,也就是亨利·毕绍普,在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一件中国玉器。从此,他对中国玉器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,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收藏生涯。据记载,毕绍普的玉器收藏数量超过1000件,其中不乏清廷用玉,是清宫廷玉器在西方最大的收藏之一。
毕绍普的玉器收藏中,有一部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流的物品,这些藏品曾为清廷用玉,是清宫廷玉器在西方最大的收藏之一。这些玉器不仅展示了清朝宫廷玉器的精湛工艺,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。
毕绍普生前曾致力于各地玉矿标本的收集,并耗费很大的精力、财力研究这些藏玉,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原始资料。1906年,布歇尔(S.W.Bushell)和昆兹(G.F. Kunz)将毕绍普捐赠的藏品编写成书《Investigation and Studies in Jade: The Heber R. Bishop Collection》,是最早的有关中国古玉的西文著作。
1902年,毕绍普去世之前,将全部玉石藏品及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这些藏品成为了大都会博物馆的宝贵财富,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精美的玉器。毕绍普的捐赠,不仅是对自己收藏的肯定,更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。
毕绍普收藏的玉器特展,作为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100周年庆典特展之一,在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三楼举行。展览负责人孙志新博士,讲述了毕绍普的收藏故事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美国商人的传奇经历。
毕绍普的玉器收藏,不仅丰富了西方对中国玉器的认识,也为中国玉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他的收藏,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玉器的魅力。
亨利·毕绍普的一生,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从一个偶然的机会,开始了一段对中国玉器的收藏之旅,最终将自己的收藏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段个人收藏的传奇,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。